海融软件以“缓解城市拥堵、靓化城市形象、保证道路安全、创新管理理念”为目标,提供智慧交通综合解决方案、智慧交通核心技术产品、交通管理系统集成、软件定制开发、专业前端感知产品集成等服务。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变。
从气候类型来看,我国东部属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来看,我国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气象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我国各地区的道路建设和道路通行情况,部分地区的恶劣气象变化,甚至直接威胁到行驶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许多的伤亡事故。
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恶劣的气象变化逐渐增多,事故伤亡和损失也逐年增加,一次又一次地引起全国人民的集中关注和讨论。
早在2013年,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的通知,提出联合交通部门共同加强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并根据本省(区、市)气象局和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制定的《交通气象业务发展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提高公路交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但从当前的智慧交通建设来看,依旧有许多项目并没有将气象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及思考真正的引入智慧交通的系统建设当中。
高速公路方面,公路交通阻断的发生有60%是因恶劣天气及次生灾害造成的。虽然智慧高速概念下的全天候通行系统建设十分火热,但大多停留在试点应用阶段,试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有待解决,距离大规模推广还有一定距离。
城市交通方面,交警和气象部门之间信息互通的管理和建设漏洞较多,交通预警和交通逃生避难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较为严重,以2021年7月郑州暴雨为例,不及时交通气象预警和逃生设施建设等问题,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智慧交通与气象的结合应用,俨然成为了当前交通行业急需攻关的建设领域。
智慧交通与气象应该怎样结合,建设过程中都有哪些困难,需要注意哪些重点,智慧交通与气象结合后的实际应用情况究竟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又是什么?
海融软件技术人员团队规模:目前在职技术人员300余名,其中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占比65%,测试人员占比25%,售后及运维人员占比的10%,人才供给充足,并且具备各类开发语言、项目模式的承接经验,在所覆盖的行业及应用中具备成熟的解决方案和实施交付能力。主营业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海融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AAA级信用企业”、“国家科技型企业”、“郑州市科技雏鹰企业”、“河南省智慧交通车联网平台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车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数据安全管控与敏捷应用工程研究中心”、“CMMI 5”、“ISO14001”、“ISO20000”、“ISO27001”、“OHSAS18001”、“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等七十余项资质与荣誉,并取得各项软件著作权六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