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作为璧山区摘樱桃“主力阵地”的七塘镇和八塘镇突然宣布“休息”,因为樱桃已经被摘完了。“来摘樱桃的人多得让我们应接不暇!”七塘镇的樱桃种植户袁天伦说,自4月8日樱桃节开幕以来,到七塘镇和八塘镇的游客比往年多了近一倍。原本打算到5月才闭幕的樱桃节,不得不提前结束。
4月19日,作为璧山区摘樱桃“主力阵地”的七塘镇和八塘镇突然宣布“休息”,因为樱桃已经被摘完了。
“来摘樱桃的人多得让我们应接不暇!”七塘镇的樱桃种植户袁天伦说,自4月8日樱桃节开幕以来,到七塘镇和八塘镇的游客比往年多了近一倍。原本打算到5月才闭幕的樱桃节,不得不提前结束。
“今年出现这种现象,得益于我们的互联网‘营销’。”璧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航说,如今在璧山,小到农产品节会,大到城市形象宣传,互联网营销的效果已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打响旅游和农业名声
自2014年起,璧山区宣传旅游项目除了兼顾传统营销模式,也开始转向互联网领域。如将摘樱桃、枇杷、葡萄等水果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利用微博、网站等形式进行宣传,成效显著。2014年,璧山区接待外地旅客586.6万人,同比增长18.8%,旅游收入达到11.7亿。
今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风生水起,微信、微博等营销效应成倍增长,不少人冲着朋友圈转发的信息慕名而来。据初步统计,仅今年4月以来,已有4万人到璧山采摘樱桃,比往年增加了近3万人。
除了旅游,璧山区的农业也尝到了互联网营销的甜头。
“我们有10万亩蔬菜基地,以前收获时总是为销售犯愁。如今通过互联网销售,解决了这个难题。”璧山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璧山区近六成农产品已通过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不仅销路不愁,农民的收益也明显提升。
文化搭载互联网,传播新形象
除了旅游等“硬实力”,互联网还“营销”了璧山区的文化。
华语词坛泰斗庄奴和台湾著名作曲家古月长住璧山,被这座小城的魅力深深吸引,二人合作谱写了《小而美》、《青草地》等一系列优美歌曲送给璧山。
基于此,璧山区制作了近20支能够表现城市魅力的MV,并通过璧山政府网、QQ音乐等载体提供在线播放。悦耳动听的歌曲大大提升了该区的整体形象。
不仅如此,璧山区还鼓励民间艺术团体发出声音。该区群众拍摄的《璧山小苹果》、《大话西游之璧山人》视频在网络推广后,分别获得70万次和120万次的高点击量,对“营销”璧山起到了积极作用。
“只要能传播正能量并有利于宣传璧山形象,我们就支持。”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晋告诉记者,如今该区在很多文化活动上都推出了“点赞”的网络互动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将璧山的文化形象传播出去。
城市建设“互联网+”,让“营销”更具底气
与此同时,璧山区还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城市建设中,使“营销”更具底气。
据悉,目前璧山区主城已实现了WIFI全覆盖,行走在璧山城里,随处可以享受免费上网的便利。璧山区市政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准备将WIFI布局到旅游景点,并逐渐扩散到所有乡镇。
同时,璧山区正着手整合资源,为未来的“营销”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预计年内即将上线的“璧山APP”,将使“营销”璧山变得更容易。市民安装该APP后,可一网打尽璧山区饮食、旅游、住宿、交通等信息,甚至可以了解到哪一条街道有公共厕所。此外,还可以借助该APP,与相关政府部门、商场、企业等互动,进行咨询、建议、投诉等。
海融软件技术人员团队规模:目前在职技术人员300余名,其中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占比65%,测试人员占比25%,售后及运维人员占比的10%,人才供给充足,并且具备各类开发语言、项目模式的承接经验,在所覆盖的行业及应用中具备成熟的解决方案和实施交付能力。主营业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河南海融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面向中国、欧美、日本等海内外行业用户,提供领先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设计和测试人才及先进的配套测试条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技术革新及技术支撑的地位,提升行业产品整体技术水平。为加快科技化进程,进一步拉长技术链,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获取报价
销售热线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一键拨打